• 中药箱里的抗疟传奇

  • 发布日期:2024-12-21 16:04    点击次数:132

    科学实验总是以高冷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实际上,所有的科学实验都可以分解为提出假设、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4个步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这个准则被完美地体现出来。

    青蒿素(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让我们以青蒿素的发现为例,带大家一起了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阻碍热带发展的

    “瘴气”因子

    如果把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这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标注在地图上,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四大文明起源的位置都在北纬30度线附近。就气候条件而言,这些区域都有明显的季节交替,尤其是黄河流域冬有严寒、夏有酷暑,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区分。

    展开剩余69%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水热条件优越,物种丰富的热带地区没有诞生强大的古代帝国呢?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认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传染病的传播阻碍了热带地区文明的发展,而疟疾便是其中之一。

    疟疾主要由蚊子传播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人类与疟疾的斗争几乎贯穿了欧亚大陆整个人类文明史,清朝的康熙皇帝也中过疟疾的招。直到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人们才发现了对付疟疾的灵丹妙药——金鸡纳树皮的提取物奎宁。但是好景不长,逐渐出现了能够对抗奎宁的疟原虫,迫切需要新的“武器”来对付不断升级的疟原虫。

    青蒿替代

    胡椒抗疟迎转机

    寻找一种新的特效药谈何容易。在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戏剧性的事情。中国科学家最初选择的目标植物其实是胡椒,从胡椒中提取出的胡椒酮在动物实验中表现良好。

    胡椒(图源:千库网)

    就在疟疾的难题看起来可以完美解决的时候,让人失望的结果出现了——胡椒酮在临床试验中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胡椒酮并不能消灭人体内的疟原虫。

    与疟疾的战斗一时间陷入僵局。国外的科研人员为尽快解决疟疾问题,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径,那就是让人尽可能减少被蚊虫叮咬。于是,避蚊胺这种化学物质应运而生。

    避蚊胺并不能直接杀死蚊子,却可以干扰蚊子的嗅觉系统,让蚊子大倒胃口,从而减少叮咬人体的次数。如今,避蚊胺仍然是有效的驱蚊药剂。

    但是,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就在这个时候,一种植物进入了中国科学家的视野,那就是“青蒿”——它们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表面朴实无华,却在抗疟方面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撰文 | 史军

    责任编辑 | 黄盈盈 段阳阳

    运营编辑 | 段阳阳

    质量审核 | 业蕾

    ❖ 文章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青蒿:中药箱里的抗疟传奇》 ❖

    发布于:北京市


    上一篇:盐津铺子, 凭什么成资本市场新宠?
    下一篇:没有了